【雲陽天韻‧天元五歌】


【雲陽天韻】‧宗陽承柏氏撰



前言:



  對於風水,時師有一個非常可笑的觀嚏A就是喜歡在深山野地尋找所謂的龍穴。



更甚者,譁眾取寵謂,尋找龍穴,須要一雙“神眼”,此神眼能觀察穴場靈氣所聚之地,要之到頭一穴,其穴星上化出一“星雲”,斯為作家妙用云云。



更謂此雙所謂神眼,必須在某深山密室裡面,經過一不沾人間煙火,不知歲數若干的白眉長鬚老翁指點下,才能修練而成的。而普通人的俗眼,絕對不能得知穴位消息的分毫。



其實,拆破此“神眼”,不就是江湖術士騙財之妖眼耶。讀者不妨細心觀察,凡說得如此危言聳聽者,其最易令人敗絕。



  不過此等風水胡言,令人醉心久矣。



所謂香餌之下必有懸魚,俗術雖鄙,但外表一定令人著迷,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,就如今日之風水讀物,其內容絕對不能與其包裝相比,一樣道理。



於是,從事真正風水的雲間蔣大鴻先生,不得不作【山龍】一章,大聲疾呼,以辨俗術之偽。



概辨之不清,世間受苦之人必眾。



順逆行,二十四山皆火坑者,此也。



因此,為慎重其事,蔣公不得不將【山龍篇】放在較前的主要位置,於【總論】之後,立刻撰寫【山龍】,比水龍還要當眼。



本篇乃玄空巒頭秘旨的經典,玄空大卦所講求的巒頭,自然不會與普通俗術巒頭相提並論。



俗師不察,繼續以自己本來已經不多的風水知識,謬評謬論,豈不癡人說夢者耶。



  撰《堪輿闢謬傳真》之俗師劉公中,批蔣公本篇批得最為狠,於其俗著裡面,其云曰:



  “清蔣大鴻著《地理辨正》及《天元古鏡歌》,以怪誕之說,荼毒社會最深。



余偶閱其書,即斷其人全不解相地。



後閱地理簡能集所載,彼著者與蔣氏生同里衍,言蔣氏所扞之墓,其後敗絕之家十居八九,益信余言之不謬也。



其理氣余已於下編專論之矣其言巒頭,殊為可笑。



試略舉一二言之,《天元五歌論山龍》,滿紙空言,其所謂披肝露膽而說者,僅有‘凡屬正龍斷復斷,正龍正穴是真訣,龍不起頂非真龍,穴不起頂非真穴”數語。



彼《玉函》傳授,十年冥悟者,胥在於是,據此以觀,其程度僅與牧童等。



雖世之俗師,亦無此庸劣。”



  首先,蔣公從來無有一部著作名為《天元古鏡歌》。



劉氏開口已經涇渭不分、侮蔑事實,實在為俗師之表表者矣;



之後其又以為蔣大鴻所註《天元五歌.山龍》,乃單純教人如何看巒頭之法,更見此君實在為癡鈍愚頑之流,其程度即使連牧童亦不如。



若一定要比較其風水伎倆,僅僅可拿牙牙學語之嬰孩並論。



  原來,蔣公【山龍篇】,除了發揮以玄空大卦看真正巒頭法則外,尚且有弦外之音,以山龍之形態相映發。



玄空大卦巒頭,非俗術看法也,乃“巒”與“理”結合的最高境界,絲絲入扣,毫釐千里。



讀者不細心領會,卻去相信劉氏等輩之言,自然絲毫不能有所得著,亦絕對不能稍近真正風水之門,更勿論登堂入室。



而凡引述劉氏此段說話以毀謗蔣大鴻者,其亦必定俗師無疑矣。





  玄空大卦的觀察巒頭標準,乃真正巒理兼察之法,非俗術只有口上巒頭名詞,而無實質巒頭作用的痴法也。實在,究竟是劉公中此等俗師乃荼毒社會,迷害大眾;



抑或是蔣公之神仙口訣,為救世寶筏,普渡眾生,讀者好應該先分辨清楚,否則最終亦唯有加入劉公中、沈氏等俗師行伍,終日只能夠以毀謗先賢為務,而一無所得,讀者亦應好自為之。



  今筆者以恩師所傳口訣,略對此【山龍】作一闡明發揮,試解蔣公巒理配合之真章,以為對喜愛雲間蔣先生之道者一互勉;亦妄想東施效顰蔣公昔日流傳真術之苦心,望當世學者共鑒。





------寒泉觀主人識---------





--山龍

清.蔣大鴻著





昔日華山陳處士,衍成太極傳當世。推原天地未分時,止有坎離水火氣。



二氣盤桓不相離,清者為天濁者地。坎離一交成乾坤,製造大圜如冶鑄。



黃輿乃是冶中灰,水火煎烹積滓翳。山情剛燥火所凝,骨骼支撐為砥柱。



  承柏氏按:陳處士即陳摶(粵音“團”),陳希夷是也。



究太極之由來,源出於《易經》。



但太極在《易經》有論而無圖,故希夷先生於西嶽華山發明太極之圖形,從而對《易》裡面,太極的概念,作一清晰闡明。



太極即混沌,其黑一片為水,白一片為火,兩者互相徘徊摩蕩,不分不離。



當水火交合,混沌初開,分成兩片,即“陰陽”是也。



清者為陽;濁者為陰;清者為天,濁者為地。



  當其為混沌,則不可用,所以太極即無極;至其入用,則必須為陰陽兩片。



兩片即天地與陰陽也。“大圜”,天也;“黃輿”,地也。



天地乃水火交媾所產生出來的東西。



若以冶鑄去比喻天地之由來,大地好比是冶鑄時所產生的滓翳一般。而山則是火凝結時,所產生之物。



只要細心看看山形,都是尖頂而闊底,便可知其狀如火的形狀一模一樣矣。



火,陽也,而山乃火所凝結,其凝結者,蓋因為受水之陰性而聚結。



所以,山本是陽性,而中帶陰;地則是純陰,而不帶陽。



山者,太陽之象也。



讀者只要用特備的觀測儀器觀察太陽,會發現上面的火焰下寬上尖地輕輕飄搖,就像一座座會動的山巒。



當此火焰凝固,便為山也。



古人無特製的儀器,尚且能對此論言之鑿鑿,比諸今日的學者,萬事具備,卻只能憑危言聳聽去蠱惑人心,今之所謂學者,其等不感汗顏嗎,稀矣。



  此段蔣公概述宇宙萬物的由來。



地理與天時息息相關,坊間所謂學者碩儒,每每言風水乃神話,究竟是此等學者狂妄自大,抑或風水是危言聳聽,讀者自當於蔣公開篇首段尋得真相。



一位明末清初的理學家,竟然能對宇宙的解釋,清楚闡述,而且條理分明;今之所謂科學家、學者之流,登上區區太空環繞兩週,對太空只明白一鱗半斑,便可以誇誇其談,自我陶醉。



此等人士如能知有蔣大鴻先生此篇鴻文存在,必定無地自容。